□ 本报记者 康桂芳
8月11日一13日,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暨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(吕梁片区)成果展在汾阳文湖文峰塔公园举行。来自各市县区的80多种类的非遗项目亮相展览会场。
(资料图)
在有着亚洲最高砖塔之称、近500年历史的文峰塔下,传承上百年的交口县树皮画、中阳剪纸、岚县面塑、交城堆绫……古今交错,新旧相融,展区内栩栩如生、匠气恢宏的非遗项目见证了我市非遗保护传承成果,诉说着吕梁非遗故事。
非遗展演环节中,《剪纸谣》《状元过街》《文水长拳》……一系列精彩的非遗展演节目先后登台,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张卫东对吕梁的非遗文化给予高度评价。他说,吕梁市文化遗产丰富,品类多样,红色文化、黄河文化、晋商文化、汾酒文化、廉政文化、民俗文化异彩纷呈。
“真是太好啦!想不到吕梁非遗还有这么多,非遗节目很有地方特色。”李先生一大早就来到广场,淋着淅淅沥沥小雨看完展演节目后深有感触地说。
数据是最好的见证。截至目前,全市共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,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6 项,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69 项,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57项,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2人,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72人,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41人。
古朴雅致的木质牌匾,精美绝伦的石州刺绣,栩栩如生的岚县面塑……在非遗展示体验区,各县市区的非遗作品吸引了无数人驻足观看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宝贵结晶,不仅蕴含着先辈们高超的工匠技艺,更是一代代工匠精神的传承载体。
“我的画就是远看奇山秀水,近看一张树皮。”来自交口县70岁的树皮画制作人郭明正在耐心地为每一位前来参观者讲解着:“从树皮的选择到修剪堆叠再到上色晕染,一幅画完成的过程,也是思想提升的过程。树皮画产生于清乾隆末年,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。”
“这么好的东西一定要传承下去,我得好好地看看,也好想学习树皮画制作!”看展的市民郭恩常紧紧盯着画连连感叹道。
在离石葫芦展区,今年32岁的李茂林两年前从广告公司转行跟着师傅学习葫芦刻绘技艺,两年的时间他的葫芦刻绘技艺逐步提升,他坦言,“第一次参加大型的非遗展览非常开心,希望葫芦刻绘能走到大众生活中,创造更多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。”
作为交城堆绫画第六代传承人的张姣丽,给此次展览带来了四幅堆绫画作品,其中《鸿运当头》《 喜气盈门 》大气华贵,成为许多参观者的“最爱”。她告诉记者:“交城堆绫脱胎于唐代‘堆锦’艺术,已有一千余年历史。其以表现花卉静物见长,色彩艳丽、惟妙惟肖,是交城县特有的地域性传统工艺品。堆绫全部是手工制作,一幅堆绫刺绣,哪怕小到一枚胸针,也要经过画、剪、刻、剔、挑、编、割、刮、缝、贴十道工序才能完成。”
面对未来,张姣丽想把堆绫画和现代元素结合起来,不断创新,做出更大众化的产品,最重要的是把堆绫画这门手艺更广泛地传承下去。
以匠心致初心,以初心致未来。一个个独具匠心的非遗作品,一个个精益求精的非遗传承人,叙述着吕梁非遗故事,谱写着吕梁传统非遗新的篇章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亚洲变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1 联系邮箱:5 516 538 @qq.com